top of page

咳嗽(一)

 

Emily 女 3 岁 2005年6月12日初诊

病史:五天前患感冒发热咳嗽,自服退热药,两日后热退,咳嗽加重,频咳不止,夜间咳甚,不能入睡,流涕。大便干燥,两日一次。平时食欲不振,食量少,体质较弱,经常患感冒。一般1-2个月即感冒一次。

诊察:体质瘦弱,面色萎黄,频频咳嗽,进入诊室后就不断咳嗽,一声接一声,中间停顿几乎没有超过1分钟,喉中痰鸣,舌质红,舌苔白厚,脉细滑数。

 

印诊:1.外感咳嗽 2. 易感儿

治疗: 宣肺解表,止咳化痰,兼消积清热。给予本所经验方宣肺汤加减7     剂 。嘱节饮食,适寒温。

二诊,咳嗽减轻,痰鸣减少,大便一日一次,食欲欠佳。舌质略红,舌苔根部白厚,脉细滑数,给予清肺健脾汤加减7剂

三诊,已不咳嗽,痰鸣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质略红,舌苔薄白,脉滑数。

四诊,咳嗽已愈,食欲正常,大便日一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滑。给予保和养荣汤加减,善后调理,服后即可停药。

 

总结:中医很早就对咳嗽有全面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内经》(素问咳论篇)上就有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即阐述了咳嗽虽为肺脏疾患,多由肺失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而引起,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一般可以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咳嗽概括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不同的证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中药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本例病例,患儿素体脾不健运,营卫失调,卫外不固,所以反复感冒。此次感受外邪,邪袭肺脏,肺失宣发肃降,肺气上逆,故咳嗽不止。采用宣肺解表,止咳化痰的方法,兼以消积清热,很快奏效,最后益气健脾,调和营卫,增强体质而愈。

咳嗽(二)

Andrew 男  2岁半 2005年7月16日初诊

病史:反复咳嗽半年多不愈,曾经儿科医生诊断为哮喘,给以舒张气管的喷剂。近日咳嗽痰鸣,入夜尤甚,影响睡眠。平素食少,厌食,大便日一次,略干燥。夜间盗汗。

诊察:咳嗽连声,喉中痰鸣,流涕。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中心白厚,脉细滑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伴痰鸣音。

印诊:1. 咳嗽(哮喘恢复期) 2. 厌食症

治疗: 运脾化痰,健胃消食。给与本所经验方健脾散和化痰散加减6剂。嘱其节饮食,适寒温。

复诊,咳嗽减轻,痰鸣减少,仍流涕,食欲好转,二便正常。苔中心略白厚,脉细滑数。前方加减7剂。

三诊,两天前洗澡不慎着凉,咳嗽加重,流清涕。舌脉同前。给与健脾散和宣肺散加减7剂。

四诊,咳嗽明显好转,食欲增加,盗汗已止。给与健脾散和固本汤加减7剂。

五诊,咳嗽已愈,食欲大增。前方加减7剂,善后调理,巩固疗效。嘱服药后可停药,注意饮食调养,预防感冒。

10月21来诊,自上次服药后,未再咳嗽,食欲良好。9月份回中国住了2个星期。曾感冒发烧一次,服药后一天热退,没复发咳嗽。但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食欲不振, 故来复诊。                                  

诊察:舌质略红,苔白厚,脉滑数。

印诊:厌食症

治疗: 健脾消食。给予健脾消食散加减7剂。嘱其服药后节制饮食,调养即可痊愈。

总结: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古人认为,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为咳,嗽指可咯痰液,有痰无声为嗽,常咳嗽并称。本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多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或哮喘。内伤咳嗽则发病较缓,常兼见内伤脏腑证候,如食少倦怠,胸协引痛等症。内伤咳嗽迁延失治也可并发喘息而成哮喘 。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易为外邪侵袭,且肺为娇脏,主皮毛,外邪侵入肺先受之,肺失宣发肃降,咳嗽即起。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本例咳嗽病,属脾虚生痰而致 ,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酿湿成痰,上储于肺,后又因感受外邪,内外相引,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引发咳嗽。 用中药运脾化痰治本,又兼感受外邪,则佐以宣肺解表之法,标本兼治,收到满意疗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