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 location 1777 Axtell Dr, Suite 102, Troy, MI 48084
中医针灸治疗儿科病效果显著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学活动。考古学家考证,在人类早期的医学活动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儿童医疗保健内容。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则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早儿科专著为流行于唐末宋初的《颅囟经》。而被誉为“儿科之圣”的北宋钱乙的主要学术思想,被其弟子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有其生理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儿童保健、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上将儿科年龄定义为从出生到1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凡是18岁以下的自然人都可以到儿科问诊。而在美国,儿科或儿童医院可以接受的患者年龄上限更高,为21岁。
古人总结小儿生理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理论上用“纯阳”来概括,称小儿为纯阳之体。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纯阳”与“稚阴稚阳”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其次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小儿疾病的发生,其病因虽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小儿的体质特点,故还有其特殊性。小儿疾病的发生,一是机体正气不足,抵御外邪能力的低下,二是由于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所致。由于小儿脏腑柔弱,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邪正之间、寒热虚实之间,易于消长转化,反映出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患病后如及时诊治,机体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儿童这一具体对象和儿科疾病的特点,在治法选用、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中医儿科临床上可以选用免煎中药内服外用,针刺灸法,小儿推拿,刮痧拔罐以及现代的电针及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笔者出身中医世家, 父亲高润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母亲王志云-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医生。自幼耳濡目染,对多种儿科疾病和针灸科疾病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并且有较好的疗效。现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现代儿科的年龄特点,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儿科治疗比较有效的病种。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也是儿童最易患的疾病。目前已知由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大约占90%以上,现代医学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而采用中医药治疗则有很好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小儿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疗效是明确的。呼吸道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通过长期的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
其次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呕吐、腹痛、泄泻、厌食、积滞(消化不良)、便秘等中医病证。其实,儿童因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的,如食积感冒、食积咳嗽、脾胃不和导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而中医药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对症下药,并发挥良好效果。
其他中医针灸治疗的儿科疑难杂症如湿疹,痤疮,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癫痫,睡眠障碍(夜惊),情绪障碍,焦虑易怒,轻中度抑郁,病毒性心肌炎,遗尿,尿频,痛经,小儿面瘫(面神经炎),生长发育迟缓(五迟五软),脑性瘫痪,脑发育不全,语言障碍,各种外伤后遗症等疾病都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