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儿遗尿

Cavin  男 7岁2005年07月13日初诊

代诉:从小时起即尿床至今不愈,经常在夜间睡眠中遗尿,一周5次左右,感冒后则更加重。长期厌食食少,大便干燥,1-2天一次。

诊察:体形较瘦,面色少华,精神正常。舌质略红,苔薄白,脉细滑数。

印诊:1 遗尿  2 厌食症

治疗:  补肾缩尿,运脾消食,调理脾胃。补肾地黄汤和运脾消食丹合方加减7剂,前方加减7剂,配合针灸治疗。

复诊,遗尿好转,服药这一周内,只遗尿两次,食欲稍有增加。大便正常每日一次。舌质略红,苔薄白,脉细滑数。前方加减7剂,配合针灸治疗。

三诊,这一周内,未遗尿,食欲好转。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滑数。前方加减7剂,配合针灸治疗。

四诊,未遗尿,食欲明显增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前方加减7剂,配合针灸治疗。

嘱服完后即可停药,注意日常要节饮食,适寒温,预防感冒。

 

总结:遗尿是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俗称“尿床” 。轻者数夜一次,重者每夜一次或每夜数次,多发生在深夜,遗尿后能继续熟睡。如果是在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智力尚未健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而遗尿,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如果因精神紧张,或睡前多饮等原因偶而尿床者,都不属病态。本病可拖延至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的健康。

本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病变如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脊柱裂等疾病而引起遗尿。器质性遗尿临床上比较少见。功能性的遗尿,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造成膀胱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而导致遗尿病症的发生。功能性的遗尿临床上较为多见。中医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功能性遗尿。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脏腑虚寒所致,如肾与膀胱虚寒,不能约束小便;或上焦肺虚,中焦脾弱而成肺脾两虚,气虚不固,小便自遗。但除虚寒一面外,还有夹热的一面。如肝经郁热或肾经虚火等。

有长期遗尿症的患儿,可同时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智力减退,饮食无味等症状。

本例病儿属肾气不足,脾虚夹胃肠积滞。治之以补肾缩尿,调理脾胃,运脾消食之法,药证合拍而效果显著,配合针灸治疗, 一周即见好转,三周病愈,最后又服药一周,用以善后调理而巩固疗效。

免责声明:本站版权为高弘针灸师拥有,内容仅为医疗和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专业的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如果您有任何医疗问题或具体的疑问,欢迎来电(301)788-4910(中文)或咨询专业医生

bottom of page